品牌首页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动态 >
营改增后地税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

  营改增对企业而言是一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变革,对于税务机关,亦是在新的挑战中倒逼转型升级的一次良机,尤其是地税机关,更需要把握好眼前机遇,积极探寻发展的新路径。

 

  国地税合作是营改增的重要保障

 

  作为地税机关,一方面交好“接力棒”,在及时准确完成纳税人数据移交的同时,还应将长期征管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分析、风险管理信息数据等进行梳理,一并移交国税机关;另一方面做好委托代征,在受托代征二手房交易和个人不动产出租增值税的同时,也可与国税机关签订门临发票委托代征地方税费协议,明确代征范围和标准,确保门临代开发票地方税费不跑不漏。

 

  “金税三期”工程是营改增的基础支撑,建议从国家税务总局层面进一步优化“金税三期”功能,开发启用国地税合作类模块,实现委托代征关联税费、协同办理注销登记、共享双方涉税信息等功能。

 

  加快重构地方税体系

 

  随着营改增全面实施,如何保障地方财力稳定增长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。以江苏为例,2015年全省营业税收入2442.8亿元,占全省地税税收42.5%。营改增后,地方税体系失去营业税这一主体税种,地方税收入势必大幅减少。因此,一方面从国家层面尽快推动环境保护税、房产税等税收立法进程,构建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,推进非税收入法治化建设,健全地方税费收入体系。同时,落实《深化国税、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》,尽早将消费税、车购税移交地税机关征管,解决营改增后地税部分征管力量“闲置”的问题。

 

  优化征管 提升纳服水平

 

  一是大数据治税。营改增后,地税机关去了发票管理的重要手段,将面临信息不对称、监管手段缺失、征管难度增大、成本增加的实际困难。因此,亟须提升信息管税能力,加强涉税信息共享系统建设,实现国地税重要涉税项目数据的无缝对接,更大范围地获取和有效应用第三方涉税数据,加强对资金流和支付平台监控,增强数据增值应用,通过分析税收与经济运行状况,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管理与决策。二是提升纳税人税法遵从度。在过渡期加强税收风险管理,完善事中事后税收风险监控与应对策略,建立健全纳税信用体系。通过完善法律法规,对欠缴地方税收的情形,提请国税机关限制欠税人发票领用、信用等级评定等。三是持续提升纳服水平。拓展联合办税、多元化服务的合作广度与深度,在税务网站、12366平台、电子税务局、区域税收合作建设方面均可进一步统一、规范,真正实现“前台一家受理、后台分别处理、限时办结反馈”的服务模式。

 

  凝心聚力倾情带队

 

  营改增后地税干什么、怎么干,是基层干部最为关心的问题。目前形势下,不乏地税干部会流露出对发展前景不明、职业自豪感下降、陷入恐慌等消极悲观的情绪,若不加以正确疏导将对工作作风效能产生不良影响。当前,各级地税机关在衔接好业务的同时,更要稳定好队伍,及时掌握基层的思想动态,向基层阐明地税发展的长期愿景、中期规划和近期目标,重新匹配岗位职责,合理配置征管资源,利用转型期突出教育培训,思想上树立信心、业务上提升技能,激发干部正能量,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凝聚力。

 

作者:江苏省地税局